秋收时节,在灵台的田间地头,秸秆打捆机随处可见,遍地的秸秆被打捆机“吞”下,经过紧缩、绑缚,不出一分钟,一捆方形草墩就被“吐”了出来,随后被装车运走。
执政那镇农作物秸秆饲料化使用中心,养殖场牛棚内2000多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津津乐道地吃着混合着各种牧草、玉米秸秆、青贮料的纤维性饲料。在储料室内,打捆的秸秆包规整的堆放着。秸秆打捆青贮送进养殖场,不只有用处理了肉牛的“口粮”问题,也给农户带来了必定的经济收入。“ 秸秆经过发酵不只是红牛的‘美味佳肴’,并且‘ 过腹还田’还可改进土壤结构、削减化肥的使用量,可谓‘一举多得’, 咱们饲养了600多头红牛,一年需求1万吨左右秸秆作为饲料,所以得提早备足‘口粮’,秸秆对养殖场来说,便是‘香饽饽’。”朝那镇秸秆饲料化使用中心负责人说。
“本年的玉米棒大并且颗粒丰满,一株两穗的数量占三分之一左右,我家的玉米棒比邻地块的玉米棒大,你看,两家玉米长势很明显。”梁原乡付家沟村乡民指着自家的玉米地骄傲地说。本来是他家的玉米接连三年都是机械收割,秸秆悉数破坏还田。经过玉米收割+秸秆破坏+秸秆抛撒+机耕深翻”“五位一体”轮流操作后,不只让土壤松软、肥美,还有用地改进了土壤结构,缓解化肥施用过多带来的土壤结构板结、肥力下降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既可使秸秆抛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又可以终究靠生物有机肥增产增效,完成生态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有机结合。
在西屯镇南头村秸秆燃料化使用加工厂,可以正常的看到储料间堆满了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条及废旧木头,10多名作业正在繁忙的将这些抛弃质料经过机械破坏、软化、加压的办法,使本来松懈、无定形的质料紧缩成具有必定形状且密度较大的固体成型生物质颗粒燃料。“截止现在,燃料厂共收买农作物秸秆、废旧木材等2.91万吨,加工生物质颗粒燃料8560余吨,每吨按1200元核算可收入1000多万元。”公司CEO姜述凡指着堆积如山的农作物秸秆说道,“这些从前的‘大烦恼’现在成了‘金疙瘩’。”
近年来,灵台县坚持绿色开展理念,构建政府、企业与农人三方利益联合机制,经过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使用等形式,实在提升了农作物秸秆归纳使用水平,使其变废为宝,“秸”尽其用,让“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完成保护环境与开展经济“双赢”。现在,我县农作物秸秆归纳使用率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