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青白江成都粮食集团所属库点,技术员张浩不停滑动鼠标点击屏幕,查看各个粮仓的实时参数。
屏幕上的参数分为两个部分:质量状况、粮情分析。其中质量状况包含水分、杂质、不完善粒3个指标。粮情分析则包含外温、粮温、仓温、仓湿等。
各个参数旁边,显示着当前粮库的标号、长宽容量等基础信息。“天天都会定时查看,如果有异动系统也会实时发出警报。”
如今,这里的粮食不仅住进了“空调房”,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管理,让粮食“新”的时间更久,“质”也更高。
“这个是我们的改造实验对比仓。”走到储备库的26号仓门前,张浩停了下来,他介绍,粮食存储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摄氏度以下。改造前,这里的夏季平均表层粮温达到28摄氏度,改造后直接下降到18摄氏度。“相当于让粮食住进了‘空调房’。”
这是怎么做到的?成粮集团副总经理礼楠介绍,为了确认和保证粮食能在低温、低氧环境中储存品质不受影响,这里采用了浅层地冷控温储存技术。
“粮仓里的粮食,容易里面温度低,表层温度高。我们通过密闭的智能环流系统,让这里的温度从内到外循环起来,这样不仅能保持温度,还能节省电量。”
礼楠介绍,粮堆里埋藏了几百个温度传感器,对粮食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循环的低温不够用,还会通过制冷设备实时补冷。”而这样的一个过程,甚至不需要人为监管。整个温控系统都由AI控制,全年平均粮温能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下,让粮食一直处在“休眠”状态,较好保持粮食新鲜度,实现常储常新。
“反而降低了。”青白江国家粮食储备库负责人谭秀玲说。在粮仓的仓顶,一排排光伏面板正在工作之中。这里利用现有低温库仓顶资源,推广“仓顶阳光”工程——在粮仓仓顶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满足粮库办公及生活用电需求。
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处副处长封涛介绍,从全省来看,粮食储备领域目前光伏应用已覆盖仓容350万吨,大大降低粮库储粮用电成本40%—50%,推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可持续应用,促进粮食产业降耗提质增效。
在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当一个粮仓仓门打开时,系统立即弹窗提示,并把相关视频记录下来。谁、几点钟进入粮仓、何时出来、粮仓粮食的变化,一目了然。
封涛说,智能化粮仓的最大变化,就是从以前传统的人工盯防下的“人找问题”,改变成AI监测下的“问题找人”。
“过去的视频监测系统没AIAI算法,人很难做到24小时、无死角监测盯梢,在电脑端盯着找问题既辛苦又容易有纰漏。”封涛说。
现在,安全监管系统借助华为鲲鹏云的算力,对粮库的具体业务进行了个性化场景适配。安防方面,AI摄像头的实时捕捉能24小时防范区域入侵,自动报警。通行管理方面,道路关键卡口部署车牌识别摄像机,实现车辆信息采集、出入库监测。
粮库出入口的地磅室里,记者看到一辆刚刚离开园区的卡车的信息、卡车的车牌号、业务单号、进场重量、出场重量一目了然。
整个库区的作业安全方面,AI系统也进行了全面介入。系统通过安全帽监测、人员倒地监测、吸烟监测等十几种AI视频算法,对危险作业行为及时预警提示。
目前,全省粮食储备系统接入的设备数量已超过1.8万台。华为云工程师介绍,粮库场景下的AI识别工作与其他场景不同,因仓内环境的特殊性,仓内的人工智能摄像机在物理上具备特殊的防爆防熏蒸能力,同时还支持很多粮库特有的几十种场景化算法,包括仓内粮面异动、粮面虫害、人员倒地、视频遮挡等,都能精准识别出来。
“这套系统所实现的最大价值,是对粮库的垂直管理。”封涛介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全省粮库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将在部署于鲲鹏云平台的智慧系统上汇聚。
在数据中控台的屏幕上,全省各个大型粮库的实时数据不断闪动。封涛介绍,整个数据系统通过AI技术,进行智能粮情监测,通过“数据驾驶舱”的方式,让所有数据主动动起来,以达到预警、提示、处置的目的。“这一些数据覆盖了粮食收购入库和保管全过程、全链条。”
截至今年年初,四川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已覆盖省市县332家承储企业和544个库点的数据,录入省市县三级储备粮486万吨、商品粮3.8万吨,实现数据自下而上,实时有效互联互通。
同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四川基于省级政务云华为云平台,统一部署四川省政策性粮食购销监管系统,构建标准化流程+实时化监管方案。同时优化再造出入库、网上竞价销售等14项符合四川实际的特色流程,确保储备粮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想达到的目标,就是‘颗粒归仓、数据回仓’。这也是‘天府粮仓’信息智慧化、管理精细化的具体探索。”封涛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