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活着的一等功英雄机长刘传健9800米高空生死迫降:挽救128人
来源:bob体育链接    发布时间:2025-02-11 13:19:20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战功赫赫的战士身上都荣誉等身。但和平年代想要拿一等功,不仅有严格的审评,难度已经难如登天,大概相当于你从阎王爷那走了一趟,阎王爷不要你的难度。

  而中国就有一位这样的机长,他在2018年荣获一等功,同年12月,又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他做到的事有多难呢?事后民航局专家组织人员复盘,用模拟机试行多次,无一成功,可以说这是一次不可复制的壮举:也叫奇迹。

  1972年,刘传健出身在重庆市一个普通的水泥工家庭。除了对军队的喜爱,对天空孩子总是有着畅想。

  1991年,刘传健自空军招飞入伍,在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学习飞行。讲过四年的时光,刘传健表现优异,如愿以偿的变成了一个飞行员。

  接下来的时间,随着经验的攀升和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他完成了从副驾驶到驾驶员的转变,那时候他开着的还是轰炸机。

  2018年5月14日6时27分,他驾驶着3U8633航班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搭载着9名机组成员和119名乘客。飞机上这条航线他再熟悉不过了,飞行次数上百次,上千个小时,与往常并无太大不同。

  7时08分,机组成员听到“嘭”的一声,风挡裂了(即挡风玻璃)。这时刘传健迅速向管制台报告,申请返航成都。

  因为当时是一层玻璃裂开,刘传健心态还比较正常,凭借多年的经验他觉得能正常返航。

  此时仅仅过去30秒,驾驶舱右边玻璃顿时完全破碎,被强压吸出窗外。此时飞机在9800米的高空,飞机舱内顿时开始失温、失压。此时温度已将降到了零下40多度,氧气非常稀薄。

  副驾驶被强大的压力导致半边身子被吸出舱外,飞机乘客和空姐开始惊慌,哭喊声一片,只是驾驶舱已经听不到了。

  乘客努力扣上安全带,用上备用的吸氧罩,一位乘务因没有安全带可用,被一位乘客紧紧的在自己身上。

  飞机下面崇山峻岭,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飞机在不受控的情况急速下坠,仿佛已经注定机毁人亡。

  此时机长身体的已经感知不到存在,但凭借着曾经战斗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他努力调成了手动驾驶,他要做的就是先把飞机平衡住,这样才有几率存在希望。

  飞机的控制部件被吹飞的不少,甚至此时能用的也不知道还有几个。机长已经看不到了各种仪表了,只能凭借着记忆力和习惯用最简单的方式操控着飞机,他别无选择。

  人在超过35秒的时间失压、失氧就会晕厥。时速800公里每小时的飞行,驾驶舱气流过大,甚至无法拿起氧气罩,机长的操作甚至基本是本能。

  因为噪声过大,地面已经绝对没了3U8633的信息,地面人员开始觉察不对,一遍遍呼喊,但收不到回答。

  机长在驾驶飞机稳住飞行姿态后,努力降低飞行高度,同时飞出山区。此时已经没有导航供他识别方位,机长仅凭着对航线的熟悉和记忆力操纵来操纵着。

  飞机从9800米下降到6600米,再到3900米,高速让人绝望,但竟然走出了山区和低温。

  等高度可以允许带上氧气罩的时候,机长才想到自己没有戴。无法知道什么样的意志力让他没有昏厥。

  那位因为已无安全带被乘客抱着的乘务员,感觉后背一片冰凉,原来都是旅客的泪水。

  就这样,机长以不可思议的操作,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完成了这个近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上这么写道: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笔者在想,如果这次飞行路线若不是这样熟悉;机长若不是战斗机出身的军人,体质没有这么好;如果地面的准备晚来一步;如果低空撞上了山脉;如果......

  生与死的考验,你把128人的生命从修罗场中拯救了出来,谢谢你,中国机长刘传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