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饼、仙贝、牛肉干、话梅……在这一些孩子甚是喜欢、甚至有些成年人也爱不释手的零食中,细心的人会发现包装袋里几乎都放有食品干燥剂,以防止食品潮湿、变质,一袋只有几克重量。不过,这种看似不起眼、很安全的小包装干燥剂,却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尤其是近日来央视报道了干燥剂爆炸伤人事件,令不少家长后怕不已——毫不起眼的食品干燥剂竟然有一定的概率会成为孩子身边的定时炸弹。
食品干燥剂使用历史十分悠久,在中国古代就有用生石灰腌制肉制品以便于保存的记载,还有用生石灰放在船舱中防止茶叶、丝绸等物品吸潮损坏的实例。干燥剂开始用于食品包装中是在20世纪初期,塑料包装产生之后出现的。也许是食品干燥剂早已进入人们视线,且频繁地出现在熟悉的包装袋中,多数人在强调食品安全的同时却放松了对它的警惕。应该说,食品干燥剂对于保存食品确实功不可没,但如果由于处理不慎使之变成了身边的杀伤剂,也十分令人惋惜。
2014年11月17日,江西一名5岁男孩因对海苔包装袋里的白色粉末干燥剂很好奇,将干燥剂拆开,倒入装彩虹糖的瓶子中并加入水,打算用来吹泡泡,结果瞬间爆炸,造成男孩眼睛因碱性液体侵蚀,受到灼伤而近乎失明。在这之前,因为玩食品包装内的干燥剂发生损伤儿童视力的事件比比皆是。
2014年7月底,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的旺旺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着一包海苔,不料孩子竟将袋内的食品干燥剂打开,干燥剂内的石灰不慎溅入5岁旺旺的眼睛里。经医生诊断,旺旺的双眼眼球、眼睑烧伤,双眼眼内炎,视力出现严重下降。据旺旺的主治医生说,孩子受伤后右眼视力0.2,左眼则是0.25,造成的视力损伤可能是永久性的。
2012年7月4日下午,河南周口市扶沟县的李女士给6岁的儿子朔朔买了一袋海苔,她将海苔拆开后,交到孩子手里。孩子拿着干燥剂袋子玩耍,李女士还来不及阻止,一瞬间,惨剧已发生。据李女士回忆,孩子的脸上都是白色粉末,朔朔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她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孩子的左眼保住了,右眼却失明了。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于刚指出,食品干燥剂主要为碱性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穿透力,通过细胞膜使细胞的pH值发生明显的变化,严重者还可导致角膜结膜的严重坏死、穿孔、角膜白斑以及眼球炎症、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甚至眼球萎缩。这些眼部病变极度影响视力,甚至会造成失明。有些患者即使手术,也没有办法挽回原有的视力。
曾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的“美好时光海苔干燥剂爆炸事件”,或许仍会让闻者心存余悸。2011年2月22日17时许,太原市六十三中的课堂上,12岁的刘安华正在上课。“砰”的一声,他放在课桌右侧的保温杯发出巨响。“然后,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只觉得两只眼睛和整个面部辣地疼……”刘安华回忆道。原来,课间几位同学结伴购买了海苔,上课后,刘安华随手将食品干燥剂放进了保温杯里,随后干燥剂发生爆炸。医院病历记载:干燥剂膨胀爆炸致双眼视力下降,刘安华被诊断为“双眼眼表碱烧伤”。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做出的“五级伤残”的鉴定,及痛苦扭曲的面庞,让原本面目俊秀的孩子变得自卑、消极。
2014年7月,江苏一位初二学生不相信干燥剂遇水能爆炸,便与朋友一同进行实验。在他们往干燥剂粉末中注水的过程中,水温迅速升高并伴有水滴飞溅,导致胳膊不慎被溅出的热水烫伤。
对于干燥剂遇水的威力,记者也有过亲身体验。记得上初二时,在一次春游的大巴车上,班上吃完海苔的几名男生想起化学课上学的“生石灰遇水升温”,于是欲做尝试。他们将一包干燥剂倒入装海苔的盒子并加水,顿时盒子中发出了滚滚浓烟,温度也急剧上升,做实验的男生内心也开始恐慌,幸而没发生热水飞溅或爆炸情况,避免了难以处理的后果的发生。
辽宁大学应用化学系的刘峰老师说,海苔食品干燥剂成分主要是氧化钙,氧化钙就是生石灰,一种碱性化学物质,它遇水发热,周围的空气就会膨胀,在一定的空间里,可能引发爆炸。
2014年12月24日,盐阜大众报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江苏的张女士4岁的儿子在吃零食的时候差点误食了包装袋里的干燥剂,幸好大人看见及时制止,才没有产生严重后果。
在健康咨询平台——有问必答网上,向医生咨询“儿童误食干燥剂该怎么去办”的问题不在少数。儿童由于好奇心强,食用了包装袋内的食品后,对干燥剂的性能并不熟悉,可能会误服。除此之外,在特殊情况下误食干燥剂的意外也时有发生。
在一个名叫“宝宝树”的育儿论坛里,上海一位3个月宝宝西西的妈妈发了一篇“宝宝误食干燥剂”的帖子,引起了年轻家长们的广泛关注。“昨天晚上西西爸爸做了紫菜蛋花汤,奶奶就用汤泡饭喂西西。刚开始喂的时候奶奶说饭怎么没味道,过了一会,奶奶又说紫菜怎么是苦的?我和西西爸爸都没太在意。当我盛了一碗汤时,发现今天的汤比较浑浊,当我夹起一口紫菜蛋花放入口里时,竟然是苦的。原来,西西的爸爸误将紫菜包里的干燥剂当调料包放到汤里,可怜的孩子,都吃掉1/4碗汤泡饭了,西西爸爸已食不下咽了。”此帖一发出,论坛里许多跟帖的家长表示“跟着捏了一把汗”。
山东济南的一名网友发帖说:“吃了半瓶的钙片,猛地发现有干燥剂混合在里面,干燥剂袋子可能买来之前就破了,不知道吃下的混合了干燥剂的钙片对身体有没影响。”湖北的一名网友也叙述了类似的经历:“在买了肉松月饼后,发现月饼里的脱氧剂包装袋破损,黑色粉末裹满了月饼……”别认为干燥剂对成年人来说毫无危险,就高枕无忧,这种意想不到的状况足以令人提高警惕。
医生表示,生石灰有很强的腐蚀性,因为遇水后生成强碱(熟石灰)同时释放出热量,所以容易烧伤和腐蚀人的口腔和消化道。
干燥剂是通过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物进行化学干燥,或通过吸附水进行物理干燥,在反应剧烈时可能会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了解干燥剂的成分和性能,对于正确地处理、安全对待干燥剂具有帮助。一家化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干燥剂。
生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不论外界环境湿度是高是低,它能保持大于自重35%的吸湿能力,更适合于低温保存,具有极好的吸湿效果,且价格较低,大范围的使用在食品、服装、茶叶、皮革、制鞋、电器等行业。但是生石灰干燥剂具有强碱腐蚀性,经常发生伤人事件,目前已逐渐被减少使用。
生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熟石灰,从物理角度看,一般熟石灰会结成块。若生石灰干燥剂已结块,说明已经失去效用。
硅胶干燥剂是一种高微孔结构的含水二氧化硅,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小球,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因而大范围的使用在仪器、仪表、设备器械、皮革、箱包、鞋类、纺织品、食品、药品等物品的贮存,以及运输中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物品受潮,霉变和锈蚀。另外,硅胶干燥剂是唯一被欧盟认可的干燥剂。
当你把一些硅胶干燥剂放到手中握起来以后,不会迅速地感到“热”或根本就不会再感到“热”,而且会感到湿湿的潮潮的,那表明干燥剂已经吸湿饱和,即失效了。而变色硅胶干燥剂在使用后会发生颜色变化,如蓝色的干燥剂吸湿后会变成粉红色,橙色的干燥剂吸湿变成绿色,但考虑到环保问题,混合了氯化钴的变色硅胶已不提倡使用。
蒙脱石干燥剂采用纯天然蒙脱石(又名高岭土)为原料,经干燥活化制成,不含任何添加剂和易溶物。它在室温及一般湿度下吸附性能好,具有吸附活性、静态减湿和异味去除等功效。这种干燥剂不仅吸附速度快,吸附能力好,且无毒、无味、无接触腐蚀性、无环境污染,尤其适合应用于食品包装,对人体无害。蒙脱石干燥剂目前大范围的应用于不能采用油封、气相封存的产品中,诸如:光学仪器、电子科技类产品、医学保健、食品包装及军工产品等的干燥空气封存。蒙脱石干燥剂一般难以直观判断是否失效。
氯化钙干燥剂是采用优质的碳酸钙和盐酸为原料,经过反应合成、过滤、蒸发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为白色多孔块状、粒状或蜂窝状固体,味微苦,无臭,水溶液为无色。主要用作无机化工生产其它各种钙盐的原料,也用作气体的干燥剂,如生产醇、酯、醚和丙烯酸树脂时的脱水剂。在食品制造业中用作钙质强化剂、固化剂,干燥剂等,常用作豆腐的凝固剂。还大范围的应用于油封,光学医疗,保健食品及军工产品,不可用氯化钙干燥乙醇和氨。由于氯化钙干燥剂的吸湿过程是化学反应,不可逆,吸湿后会变成凝胶状。
纤维干燥剂是由纯天然植物纤维经特殊工艺制成的环保型干燥剂。它的吸湿能力可达到100%的自身重量,是普通硅胶干燥剂的三倍。纤维干燥剂外形像厚纸片,可任意裁切成各种形状,直接填装于瓶盖或其他容器内,不占用空间。由于纤维干燥剂安全卫生、价格适中,是很多生物、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理想选择。
另一种食品中常见的添加剂是脱氧剂。脱氧剂不同于干燥剂的“吸水”功能,它是通过吸收氧气、减缓食品氧化作用,来达到抑制霉菌和好氧性细菌的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效果,在防止油脂酸败、防止肉类的氧化褐变和防止食品中维生素的损失等方面也可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脱氧剂都是基于铁粉氧化反应。脱氧剂在干制的海产品、干肉、干果、糕点食品中普遍存在。
食品中最常见的是氧指示型脱氧剂,又称智能型脱氧剂。它自身带有一条指示线,无氧状态下呈红色;当遇氧时,氧指示线呈现蓝色或蓝紫色。
不少家长看过了央视报道的干燥剂爆炸事件后都后怕不已,一条“干燥剂遇水会爆炸”的消息也在朋友圈被频繁转发。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出,很多市民并不是很了解干燥剂的危害性,以为干燥剂能循环利用,有的还会放在衣橱或柜子里来防潮。
关于市民是怎么样处理食品药品包装内的干燥剂的,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其中多数市民表示,会直接将干燥剂扔掉。
在市民的回答中,食品干燥剂仿佛是“最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熟悉的是它常在食品药品、在买给孩子的零食中存在,陌生的是它竟然也会发生爆炸、伤人事件。因此,对待干燥剂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注意到,海苔等零食包装中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剂,均有中文标注“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不可玩耍、幼儿勿取”等字样;旺旺仙贝包装袋里的干燥剂中,中英日三种文字表明“不可食用”,成分是天然矿物、无毒无害,但没有注明“不可浸水”等字眼;而别的类型的干燥剂,如部分蒙脱石和硅胶等材质的干燥剂上只有“不可食用”的字样,甚至没有中文;汤臣倍健液体钙软胶囊、维生素C咀嚼片等保健品的干燥剂包装较小,也是全英文。
我国药品食品用干燥剂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用固体纸袋装干燥剂标准》。该标准除了对干燥剂袋外观、强度,吸附剂的含水率、吸湿率等干燥剂基本性能有要求外,着重就干燥剂在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如:砷含量等),微生物限度,脱色性能等方面做了规定。但如此标准仍不能够确保干燥剂在安全方面万无一失。
对于干燥剂生产企业来说,也应重视起干燥剂的安全工作。首先,干燥剂的包装要有抗开启的强度,且应该在干燥剂外包装上标注其主要成分及有害结果,并做出安全提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生产企业一般会在干燥剂包装上标注“不要食用”,少数会注明应远离儿童,但通常都不会有“禁止入水”等警示字样。企业如果在生产制造时能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干燥剂的安全系数也会相应提高。
在崇文门的乐天玛特超市内,记者随机走访了10位消费者,10位消费的人都知道干燥剂不可食用,而只有1位清楚部分干燥剂可引发爆炸不能让孩子接触。
一位年轻妈妈表示,自己和孩子都爱吃零食,但包装袋里的干燥剂一直是“随便扔掉”,有时候放到茶几上任由孩子拿在手里玩。“孩子小的时候,还会拿起来往嘴里放,现在想想,一旦有什么事,后果不堪设想。”
家住北京崇文门新景家园的杨女士称,“干燥剂爆炸伤人太可怕了。我只是跟孩子说过零食里头的干燥剂不能吃,但从来就没说过不能玩。看到这条新闻后回家就马上跟儿子说,以后看见零食袋里头的干燥剂,直接仍掉,不能留下。他似懂非懂地答应我,但我还是有点担心。
从采访中可见,许多家长或成人对食品干燥剂的警惕意识比较缺乏,《新安全》提醒,干燥剂属化学物质,即便数量再少,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此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建议还是不要让孩子接触。
大多数人对于包装食品中的干燥剂都“看一眼后随手丢弃”,然而这一袋小小的干燥剂若随手丢弃却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由于儿童具有好奇心,又没办法识别干燥剂包装袋上的标注,必须由大人来严格把关和进行安全意识灌输。许多专业的人建议,“在国家对食品干燥剂没有制定统一处置标准的情况下,最好还是直接丢掉”。但是“扔掉”也需细心处理。其中蒙脱石干燥剂无接触腐蚀性、无环境污染,用过后可作为一般废弃物处理,而石灰干燥剂不能扔在积水的场所,也不能扔在孩子能接触到的垃圾袋内。
《新安全》提醒家长,在给孩子食品时,一定要拿掉包装盒内的干燥剂,如果是还未吃完、暂时需要干燥剂,也一定要把食物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很多食品、药品包装里都有干燥剂,儿童有时会不小心将其中的干燥剂吃掉,老人吃药时误食硅胶干燥剂的新闻也曾被报道。如果家中有人误食了干燥剂,绝对不能慌张,首先要分辨干燥剂的类型。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的郭敏医生介绍,一般市面上常见的干燥剂,大致上有四种。一种是硅胶干燥剂,这种干燥剂是无毒性的,硅胶在胃肠道不能被吸收,可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来说,对人体没有毒性,除非出现头晕、呕吐等特殊反应,一般不用做任何处理。但也要警惕硅胶颗粒误入儿童鼻腔或气管,引起窒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是用作脱氧剂的咖啡色的三氧化二铁,这种只有轻微的刺激性,让误食者喝水稀释即可,若病人服量较大,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之症状,需考虑造成铁中毒之可能性,必须赶快就医。
还有两种均是白色粉末,一种是氯化钙,同样只有轻微的刺激性,只要喝水稀释就可以了;另一种是氧化钙,它遇水后会变成碳酸氢钙这种强碱,有腐蚀性,可先喝水稀释,然后送医院作进一步处理。但不宜喝过多的水,防止造成呕吐,容易使食道再次灼伤。同时要注意别用任何酸类物质来中和,因为中和反应释放出的热量可加重损伤。
此外,郭医生强调,对误食三氧化二铁、氯化钙及氧化钙,在家里均需先喝水稀释,喝的量以病人体重每公斤1~2ml为准。
若石灰干燥剂发生爆炸,且液体不慎进入了眼睛,绝对不可以去揉,应该尽快用清水或生理盐水从眼内测向外侧冲洗,不便冲洗时,可以将双眼浸泡在水中,用手分开眼睑,转动眼球晃动头部,然后应立即就医。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胡剑在博客中总结了食品干燥剂的其他用处。“我们在生活中常会见到在食品中有干燥剂包,不少人都会随手扔了,其实留着它还有非常大的作用。以下就是几种干燥剂的另类使用方法。”
在文件袋或保存书籍的地方放一包干燥剂,对于防止受潮很有帮助。还可在相册、光盘等存放在地方放上一包,对于防止受潮及变形也很有效果。
电子产品往往也会受潮,干燥剂可以吸潮、防止电子元器件因受潮而损坏。如果你的手机不小心掉水中了,不妨将手机拆下电池,再放入干燥剂中,一天后,就可完全将水份吸干了。
对于女性来讲,要保持首饰的光泽度,不妨在首饰盒中放上干燥剂,可有效地防止金属首饰氧化。
如果你有那些常久不穿的衣物或是鞋子,也可以在存放的地方放上几包干燥剂,对于防受潮、发霉很有效果。
开车的你是否发现在潮湿的天气里,汽车的仪表盘往往会有一层雾,你也可在仪表盘的位置放上干燥剂,来吸收雾气。
日本东海化学工业所的化学专家曾在文章中指出,种植花木时,把硅胶干燥剂倒出来掺入泥土里,就可以当作肥料来用,市面上也有硅胶肥料出售。硅胶的主要成分硅素,具有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功效。硅胶肥料用于水稻栽培方面,效果尤其好。除了能充作肥料,把鲜花连同硅胶干燥剂一块放入袋里搁置一段时间,就能制成色泽鲜艳的干花;当然一小袋的分量肯定不够的,得多放几袋。
对于干燥剂是不是能够重复利用的问题,刘峰老师介绍道,石灰干燥剂吸湿是由生石灰变成了熟石灰,其物性发生了变化,不可重复利用。而硅胶、蒙脱石干燥剂吸湿后物性不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加热可以重复利用,不过干燥剂包装使用了塑料膜或无纺布,所以应在低于100摄氏度的温度下长时间加热。
《新安全》提醒读者,对于干燥剂是丢弃还是另作他用,都要以保证安全为前提。若家中有儿童,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储存干燥剂为好。
食品干燥剂在防止食品吸潮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在意外情况下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但也并非洪水猛兽,更不能“因噎废食”。其实,无论是什么成分的干燥剂,只要不破损、不沾水,都是相对安全的,而危险系数较大的石灰类干燥剂逐渐会被更为安全硅胶干燥剂所淘汰。因此,对于大人们来说,关键是要尽到自己的教育监管责任,让孩子们远离它,不误用、不误食,即可避免悲剧的发生。
雪饼、仙贝、牛肉干、话梅……在这一些孩子甚是喜欢、甚至有些成年人也爱不释手的零食中,细心的人会发现包装袋里几乎都放有食品干燥剂,以防止食品潮湿、变质,一袋只有几克重量。不过,这种看似不起眼、很安全的小包装干燥剂,却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尤其是近日来央视报道了干燥剂爆炸伤人事件,令不少家长后怕不已——毫不起眼的食品干燥剂竟然有一定的概率会成为孩子身边的定时炸弹。
食品干燥剂使用历史十分悠久,在中国古代就有用生石灰腌制肉制品以便于保存的记载,还有用生石灰放在船舱中防止茶叶、丝绸等物品吸潮损坏的实例。干燥剂开始用于食品包装中是在20世纪初期,塑料包装产生之后出现的。也许是食品干燥剂早已进入人们视线,且频繁地出现在熟悉的包装袋中,多数人在强调食品安全的同时却放松了对它的警惕。应该说,食品干燥剂对于保存食品确实功不可没,但如果由于处理不慎使之变成了身边的杀伤剂,也十分令人惋惜。
2014年11月17日,江西一名5岁男孩因对海苔包装袋里的白色粉末干燥剂很好奇,将干燥剂拆开,倒入装彩虹糖的瓶子中并加入水,打算用来吹泡泡,结果瞬间爆炸,造成男孩眼睛因碱性液体侵蚀,受到灼伤而近乎失明。在这之前,因为玩食品包装内的干燥剂发生损伤儿童视力的事件比比皆是。
2014年7月底,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的旺旺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着一包海苔,不料孩子竟将袋内的食品干燥剂打开,干燥剂内的石灰不慎溅入5岁旺旺的眼睛里。经医生诊断,旺旺的双眼眼球、眼睑烧伤,双眼眼内炎,视力出现严重下降。据旺旺的主治医生说,孩子受伤后右眼视力0.2,左眼则是0.25,造成的视力损伤可能是永久性的。
2012年7月4日下午,河南周口市扶沟县的李女士给6岁的儿子朔朔买了一袋海苔,她将海苔拆开后,交到孩子手里。孩子拿着干燥剂袋子玩耍,李女士还来不及阻止,一瞬间,惨剧已发生。据李女士回忆,孩子的脸上都是白色粉末,朔朔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她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孩子的左眼保住了,右眼却失明了。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于刚指出,食品干燥剂主要为碱性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穿透力,通过细胞膜使细胞的pH值发生明显的变化,严重者还可导致角膜结膜的严重坏死、穿孔、角膜白斑以及眼球炎症、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甚至眼球萎缩。这些眼部病变极度影响视力,甚至会造成失明。有些患者即使手术,也没有办法挽回原有的视力。
曾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的“美好时光海苔干燥剂爆炸事件”,或许仍会让闻者心存余悸。2011年2月22日17时许,太原市六十三中的课堂上,12岁的刘安华正在上课。“砰”的一声,他放在课桌右侧的保温杯发出巨响。“然后,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只觉得两只眼睛和整个面部辣地疼……”刘安华回忆道。原来,课间几位同学结伴购买了海苔,上课后,刘安华随手将食品干燥剂放进了保温杯里,随后干燥剂发生爆炸。医院病历记载:干燥剂膨胀爆炸致双眼视力下降,刘安华被诊断为“双眼眼表碱烧伤”。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做出的“五级伤残”的鉴定,及痛苦扭曲的面庞,让原本面目俊秀的孩子变得自卑、消极。
2014年7月,江苏一位初二学生不相信干燥剂遇水能爆炸,便与朋友一同进行实验。在他们往干燥剂粉末中注水的过程中,水温迅速升高并伴有水滴飞溅,导致胳膊不慎被溅出的热水烫伤。
对于干燥剂遇水的威力,记者也有过亲身体验。记得上初二时,在一次春游的大巴车上,班上吃完海苔的几名男生想起化学课上学的“生石灰遇水升温”,于是欲做尝试。他们将一包干燥剂倒入装海苔的盒子并加水,顿时盒子中发出了滚滚浓烟,温度也急剧上升,做实验的男生内心也开始恐慌,幸而没发生热水飞溅或爆炸情况,避免了难以处理的后果的发生。
辽宁大学应用化学系的刘峰老师说,海苔食品干燥剂成分主要是氧化钙,氧化钙就是生石灰,一种碱性化学物质,它遇水发热,周围的空气就会膨胀,在一定的空间里,可能引发爆炸。
2014年12月24日,盐阜大众报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江苏的张女士4岁的儿子在吃零食的时候差点误食了包装袋里的干燥剂,幸好大人看见及时制止,才没有产生严重后果。
在健康咨询平台——有问必答网上,向医生咨询“儿童误食干燥剂该怎么去办”的问题不在少数。儿童由于好奇心强,食用了包装袋内的食品后,对干燥剂的性能并不熟悉,可能会误服。除此之外,在特殊情况下误食干燥剂的意外也时有发生。
在一个名叫“宝宝树”的育儿论坛里,上海一位3个月宝宝西西的妈妈发了一篇“宝宝误食干燥剂”的帖子,引起了年轻家长们的广泛关注。“昨天晚上西西爸爸做了紫菜蛋花汤,奶奶就用汤泡饭喂西西。刚开始喂的时候奶奶说饭怎么没味道,过了一会,奶奶又说紫菜怎么是苦的?我和西西爸爸都没太在意。当我盛了一碗汤时,发现今天的汤比较浑浊,当我夹起一口紫菜蛋花放入口里时,竟然是苦的。原来,西西的爸爸误将紫菜包里的干燥剂当调料包放到汤里,可怜的孩子,都吃掉1/4碗汤泡饭了,西西爸爸已食不下咽了。”此帖一发出,论坛里许多跟帖的家长表示“跟着捏了一把汗”。
山东济南的一名网友发帖说:“吃了半瓶的钙片,猛地发现有干燥剂混合在里面,干燥剂袋子可能买来之前就破了,不知道吃下的混合了干燥剂的钙片对身体有没影响。”湖北的一名网友也叙述了类似的经历:“在买了肉松月饼后,发现月饼里的脱氧剂包装袋破损,黑色粉末裹满了月饼……”别认为干燥剂对成年人来说毫无危险,就高枕无忧,这种意想不到的状况足以令人提高警惕。
医生表示,生石灰有很强的腐蚀性,因为遇水后生成强碱(熟石灰)同时释放出热量,所以容易烧伤和腐蚀人的口腔和消化道。
干燥剂是通过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物进行化学干燥,或通过吸附水进行物理干燥,在反应剧烈时可能会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了解干燥剂的成分和性能,对于正确地处理、安全对待干燥剂具有帮助。一家化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干燥剂。
生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不论外界环境湿度是高是低,它能保持大于自重35%的吸湿能力,更适合于低温保存,具有极好的吸湿效果,且价格较低,大范围的使用在食品、服装、茶叶、皮革、制鞋、电器等行业。但是生石灰干燥剂具有强碱腐蚀性,经常发生伤人事件,目前已逐渐被减少使用。
生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熟石灰,从物理角度看,一般熟石灰会结成块。若生石灰干燥剂已结块,说明已经失去效用。
硅胶干燥剂是一种高微孔结构的含水二氧化硅,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小球,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因而大范围的使用在仪器、仪表、设备器械、皮革、箱包、鞋类、纺织品、食品、药品等物品的贮存,以及运输中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物品受潮,霉变和锈蚀。另外,硅胶干燥剂是唯一被欧盟认可的干燥剂。
当你把一些硅胶干燥剂放到手中握起来以后,不会迅速地感到“热”或根本就不会再感到“热”,而且会感到湿湿的潮潮的,那表明干燥剂已经吸湿饱和,即失效了。而变色硅胶干燥剂在使用后会发生颜色变化,如蓝色的干燥剂吸湿后会变成粉红色,橙色的干燥剂吸湿变成绿色,但考虑到环保问题,混合了氯化钴的变色硅胶已不提倡使用。
蒙脱石干燥剂采用纯天然蒙脱石(又名高岭土)为原料,经干燥活化制成,不含任何添加剂和易溶物。它在室温及一般湿度下吸附性能好,具有吸附活性、静态减湿和异味去除等功效。这种干燥剂不仅吸附速度快,吸附能力好,且无毒、无味、无接触腐蚀性、无环境污染,尤其适合应用于食品包装,对人体无害。蒙脱石干燥剂目前大范围的应用于不能采用油封、气相封存的产品中,诸如:光学仪器、电子科技类产品、医学保健、食品包装及军工产品等的干燥空气封存。蒙脱石干燥剂一般难以直观判断是否失效。
氯化钙干燥剂是采用优质的碳酸钙和盐酸为原料,经过反应合成、过滤、蒸发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为白色多孔块状、粒状或蜂窝状固体,味微苦,无臭,水溶液为无色。主要用作无机化工生产其它各种钙盐的原料,也用作气体的干燥剂,如生产醇、酯、醚和丙烯酸树脂时的脱水剂。在食品制造业中用作钙质强化剂、固化剂,干燥剂等,常用作豆腐的凝固剂。还大范围的应用于油封,光学医疗,保健食品及军工产品,不可用氯化钙干燥乙醇和氨。由于氯化钙干燥剂的吸湿过程是化学反应,不可逆,吸湿后会变成凝胶状。
纤维干燥剂是由纯天然植物纤维经特殊工艺制成的环保型干燥剂。它的吸湿能力可达到100%的自身重量,是普通硅胶干燥剂的三倍。纤维干燥剂外形像厚纸片,可任意裁切成各种形状,直接填装于瓶盖或其他容器内,不占用空间。由于纤维干燥剂安全卫生、价格适中,是很多生物、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理想选择。
另一种食品中常见的添加剂是脱氧剂。脱氧剂不同于干燥剂的“吸水”功能,它是通过吸收氧气、减缓食品氧化作用,来达到抑制霉菌和好氧性细菌的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效果,在防止油脂酸败、防止肉类的氧化褐变和防止食品中维生素的损失等方面也可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脱氧剂都是基于铁粉氧化反应。脱氧剂在干制的海产品、干肉、干果、糕点食品中普遍存在。
食品中最常见的是氧指示型脱氧剂,又称智能型脱氧剂。它自身带有一条指示线,无氧状态下呈红色;当遇氧时,氧指示线呈现蓝色或蓝紫色。
不少家长看过了央视报道的干燥剂爆炸事件后都后怕不已,一条“干燥剂遇水会爆炸”的消息也在朋友圈被频繁转发。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出,很多市民并不是很了解干燥剂的危害性,以为干燥剂能循环利用,有的还会放在衣橱或柜子里来防潮。
关于市民是怎么样处理食品药品包装内的干燥剂的,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其中多数市民表示,会直接将干燥剂扔掉。
在市民的回答中,食品干燥剂仿佛是“最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熟悉的是它常在食品药品、在买给孩子的零食中存在,陌生的是它竟然也会发生爆炸、伤人事件。因此,对待干燥剂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注意到,海苔等零食包装中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剂,均有中文标注“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不可玩耍、幼儿勿取”等字样;旺旺仙贝包装袋里的干燥剂中,中英日三种文字表明“不可食用”,成分是天然矿物、无毒无害,但没有注明“不可浸水”等字眼;而别的类型的干燥剂,如部分蒙脱石和硅胶等材质的干燥剂上只有“不可食用”的字样,甚至没有中文;汤臣倍健液体钙软胶囊、维生素C咀嚼片等保健品的干燥剂包装较小,也是全英文。
我国药品食品用干燥剂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用固体纸袋装干燥剂标准》。该标准除了对干燥剂袋外观、强度,吸附剂的含水率、吸湿率等干燥剂基本性能有要求外,着重就干燥剂在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如:砷含量等),微生物限度,脱色性能等方面做了规定。但如此标准仍不能够确保干燥剂在安全方面万无一失。
对于干燥剂生产企业来说,也应重视起干燥剂的安全工作。首先,干燥剂的包装要有抗开启的强度,且应该在干燥剂外包装上标注其主要成分及有害结果,并做出安全提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生产企业一般会在干燥剂包装上标注“不要食用”,少数会注明应远离儿童,但通常都不会有“禁止入水”等警示字样。企业如果在生产制造时能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干燥剂的安全系数也会相应提高。
在崇文门的乐天玛特超市内,记者随机走访了10位消费者,10位消费的人都知道干燥剂不可食用,而只有1位清楚部分干燥剂可引发爆炸不能让孩子接触。
一位年轻妈妈表示,自己和孩子都爱吃零食,但包装袋里的干燥剂一直是“随便扔掉”,有时候放到茶几上任由孩子拿在手里玩。“孩子小的时候,还会拿起来往嘴里放,现在想想,一旦有什么事,后果不堪设想。”
家住北京崇文门新景家园的杨女士称,“干燥剂爆炸伤人太可怕了。我只是跟孩子说过零食里头的干燥剂不能吃,但从来就没说过不能玩。看到这条新闻后回家就马上跟儿子说,以后看见零食袋里头的干燥剂,直接仍掉,不能留下。他似懂非懂地答应我,但我还是有点担心。
从采访中可见,许多家长或成人对食品干燥剂的警惕意识比较缺乏,《新安全》提醒,干燥剂属化学物质,即便数量再少,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此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建议还是不要让孩子接触。
大多数人对于包装食品中的干燥剂都“看一眼后随手丢弃”,然而这一袋小小的干燥剂若随手丢弃却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由于儿童具有好奇心,又没办法识别干燥剂包装袋上的标注,必须由大人来严格把关和进行安全意识灌输。许多专业的人建议,“在国家对食品干燥剂没有制定统一处置标准的情况下,最好还是直接丢掉”。但是“扔掉”也需细心处理。其中蒙脱石干燥剂无接触腐蚀性、无环境污染,用过后可作为一般废弃物处理,而石灰干燥剂不能扔在积水的场所,也不能扔在孩子能接触到的垃圾袋内。
《新安全》提醒家长,在给孩子食品时,一定要拿掉包装盒内的干燥剂,如果是还未吃完、暂时需要干燥剂,也一定要把食物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很多食品、药品包装里都有干燥剂,儿童有时会不小心将其中的干燥剂吃掉,老人吃药时误食硅胶干燥剂的新闻也曾被报道。如果家中有人误食了干燥剂,绝对不能慌张,首先要分辨干燥剂的类型。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的郭敏医生介绍,一般市面上常见的干燥剂,大致上有四种。一种是硅胶干燥剂,这种干燥剂是无毒性的,硅胶在胃肠道不能被吸收,可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来说,对人体没有毒性,除非出现头晕、呕吐等特殊反应,一般不用做任何处理。但也要警惕硅胶颗粒误入儿童鼻腔或气管,引起窒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是用作脱氧剂的咖啡色的三氧化二铁,这种只有轻微的刺激性,让误食者喝水稀释即可,若病人服量较大,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之症状,需考虑造成铁中毒之可能性,必须赶快就医。
还有两种均是白色粉末,一种是氯化钙,同样只有轻微的刺激性,只要喝水稀释就可以了;另一种是氧化钙,它遇水后会变成碳酸氢钙这种强碱,有腐蚀性,可先喝水稀释,然后送医院作进一步处理。但不宜喝过多的水,防止造成呕吐,容易使食道再次灼伤。同时要注意别用任何酸类物质来中和,因为中和反应释放出的热量可加重损伤。
此外,郭医生强调,对误食三氧化二铁、氯化钙及氧化钙,在家里均需先喝水稀释,喝的量以病人体重每公斤1~2ml为准。
若石灰干燥剂发生爆炸,且液体不慎进入了眼睛,绝对不可以去揉,应该尽快用清水或生理盐水从眼内测向外侧冲洗,不便冲洗时,可以将双眼浸泡在水中,用手分开眼睑,转动眼球晃动头部,然后应立即就医。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胡剑在博客中总结了食品干燥剂的其他用处。“我们在生活中常会见到在食品中有干燥剂包,不少人都会随手扔了,其实留着它还有非常大的作用。以下就是几种干燥剂的另类使用方法。”
在文件袋或保存书籍的地方放一包干燥剂,对于防止受潮很有帮助。还可在相册、光盘等存放在地方放上一包,对于防止受潮及变形也很有效果。
电子产品往往也会受潮,干燥剂可以吸潮、防止电子元器件因受潮而损坏。如果你的手机不小心掉水中了,不妨将手机拆下电池,再放入干燥剂中,一天后,就可完全将水份吸干了。
对于女性来讲,要保持首饰的光泽度,不妨在首饰盒中放上干燥剂,可有效地防止金属首饰氧化。
如果你有那些常久不穿的衣物或是鞋子,也可以在存放的地方放上几包干燥剂,对于防受潮、发霉很有效果。
开车的你是否发现在潮湿的天气里,汽车的仪表盘往往会有一层雾,你也可在仪表盘的位置放上干燥剂,来吸收雾气。
日本东海化学工业所的化学专家曾在文章中指出,种植花木时,把硅胶干燥剂倒出来掺入泥土里,就可以当作肥料来用,市面上也有硅胶肥料出售。硅胶的主要成分硅素,具有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功效。硅胶肥料用于水稻栽培方面,效果尤其好。除了能充作肥料,把鲜花连同硅胶干燥剂一块放入袋里搁置一段时间,就能制成色泽鲜艳的干花;当然一小袋的分量肯定不够的,得多放几袋。
对于干燥剂是不是能够重复利用的问题,刘峰老师介绍道,石灰干燥剂吸湿是由生石灰变成了熟石灰,其物性发生了变化,不可重复利用。而硅胶、蒙脱石干燥剂吸湿后物性不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加热可以重复利用,不过干燥剂包装使用了塑料膜或无纺布,所以应在低于100摄氏度的温度下长时间加热。
《新安全》提醒读者,对于干燥剂是丢弃还是另作他用,都要以保证安全为前提。若家中有儿童,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储存干燥剂为好。
食品干燥剂在防止食品吸潮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在意外情况下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但也并非洪水猛兽,更不能“因噎废食”。其实,无论是什么成分的干燥剂,只要不破损、不沾水,都是相对安全的,而危险系数较大的石灰类干燥剂逐渐会被更为安全硅胶干燥剂所淘汰。因此,对于大人们来说,关键是要尽到自己的教育监管责任,让孩子们远离它,不误用、不误食,即可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