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仙游县政府与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将共建五大“数字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领域产业紧密融合,助力仙游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位于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交会点的仙游县,是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县,区位交通便捷、产业基础坚实,全县经营主体总数超过23万户,总量位居莆田市第一。2023年,仙游县上榜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县。
工艺美术、鞋服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一直是支撑仙游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化的经济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则是该县产业体系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而今,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如何理清产业间“守”与“创”的辩证发展思路,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协同发展?近日,记者走进仙游县,探寻该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道。
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闻名遐迩的仙作红木家具是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与苏作、京作、广作家具并称为中国明清古典工艺家具四大流派。
20年前,这个依靠传承千年传统家具制作流程与工艺发展形成的产业,逐渐在市场上火热起来,各类红木家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仙游县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木古典家具生产基地。然而,近年来,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红木古典家具市场出现明显降温,量价齐跌,传统粗放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考验,寻求破局之道成为当务之急。
一根根红木原料整齐摆放,逐层堆码后进入烘干房,高温之下,烟气氤氲、木香四溢。这样的一幕,天天都会在仙游鲁艺集团旗下的柯氏烘干厂上演。“烘干是不是到位,决定着红木家具‘身材’的好坏。”柯氏烘干厂经理柯永忠说,一些红木家具小厂家缺乏设备,木材烘干工艺不过关,非常容易导致家具开裂变形。专业烘干厂的出现,不仅帮助这类企业节省了设备投入,也提升了红木家具品质。
开料,烘干,雕刻,组装,打磨,上漆……红木家具制作工艺复杂,工序多、周期长,原料价值高,需要大量投入,属于重资产行业。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红木家具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和风险陡增。
“‘共享工段’是一个不错的破局良方。”仙游鲁艺集团董事长庄明芳说,红木家具行业设备、人力等投入大,企业像是拖着重重的壳前行。“共享工段”理念,就是将红木家具企业的部分生产工段通过共享模式实现,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在高峰时期,柯氏烘干厂会接到两三百家红木家具厂家的订单,实现烘干共享。此外,企业的上漆车间也已对外提供共享服务。
清明假期,位于仙游鲤南工业区的中国·仙游红木共享交易中心人来人往,总面积3万平方米的9大展馆内,黄花梨、紫檀木、金丝楠木、大红酸枝等各类红木产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该中心于2022年国庆期间开业,已入驻企业超过220家,整合红木产品上万件。“在这里,客人可以一站式选购心仪的红木产品。”中国·仙游红木共享交易中心主任蒋玉飞说,通过政府指导、产业背书、银行加持、龙头驱动相结合方式,实现共享仓储、展厅、物流和集中管理,推动产业内部从竞争走向抱团。同时,中心还创新零售营销模式,开设线上共享商城,去年销售额达1亿元。
3月20日,仙游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京东拍卖平台运营方达成合作,利用京东拍卖平台销售红木古典家具,进一步拓展仙作红木产业线上销售渠道,解决仙作红木中小企业库存滞销问题。
直播、众筹、拍卖……数字化的经济时代,借助互联网这一新跑道,仙游县慢慢的变多的工艺美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如今,仙游县有古典工艺家具、工艺小件、油画、天然香等各类工艺美术企业、个体户2万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23年,全县工艺美术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
“以新促质,让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老树发新枝。”仙游县工艺美术中心主任杨旭表示,未来,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将逐步优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加快推进个性化定制、家装一体化、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发展,通过数字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全球工艺美术行业品牌。
阳春三月,大地开阔,山河清秀。位于仙游经济开发区五里岭片区的“中国李宁”鞋类产品研制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声隆隆,一片繁忙施工景象。目前,项目多栋建筑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室内砌筑施工,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呼之欲出。
该项目由莆田市协诚鞋业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25亿元,用地面积8.57公顷,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8栋、研发中心1栋、仓库2栋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配置20条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力争下半年建成试投产,打造成为李宁公司在南方区域的研发创新中心,年产高端篮球鞋、跑鞋1100万双。
协诚鞋业于2002年落地仙游县经济开发区,从一家小企业起步,逐渐发展为一家年产值约10亿元、利税上千万元的制鞋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现拥有12条生产线多人,年产各类休闲及运动鞋400多万双。
这些年来,协诚鞋业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增强企业自身韧性,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加大智能制造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力度,用工人数下降三分之一,但人均产值提升了三倍。”协诚鞋业经理蔡晓东和记者说,企业实施“智转数改”,对生产车间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配备自动切割机、自动冲裁机、自动画线机、电子花样机等,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减少材料浪费,产品合格率也显著提升,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协诚鞋业的发展历史,是仙游鞋服纺织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其也表明,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下,企业要想逆势突围、赢得先机,赛道的新和旧并非决定性因素,关键还在于做强自身。
鞋服纺织是仙游县的传统支柱产业,该县现有规上鞋服纺织工业公司68家,其中鞋业鞋材企业56家、纺织服装企业12家。2023年,鞋服纺织产业完成产值183.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29.4%。
近年来,仙游县深入实施“创新创优创强”战略,引导鞋服纺织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建研发创新平台,攻克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邀请行业专家和数字专员深入企业组织诊断服务,对标国际先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赛隆、中裕、鑫瑞、益明等企业工艺技术和产品性能居同行业领先水平。协诚、新协胜公司分别投资建设李宁、特步鞋类品牌研发中心。目前,全县鞋服纺织行业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仙游县工信局局长陈德春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是传统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对于鞋服纺织等传统制造业来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通过数字化改造、智能制造设备应用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向新型工业化方向不断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发力品牌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眼下仙游鞋服纺织企业的共识。仙游县实行“一企一策”,加大对创牌企业用地、用电、用工等要素保障的倾斜支持力度。目前,该县鞋服纺织产业拥有11个自主品牌,获评中国名牌产品1项、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协胜walsh品牌线亿元,嘉源鞋业Yaya品牌在电子商务平台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
从一片荒地,到厂房密布;从一张图纸,到基地成型。仅仅一年时间,仙游紫京新能源三元前驱体项目的建设进度令人惊喜。
紫京新能源项目位于仙港工业园瑞峰片区,现已完成一期厂房、原料仓库、办公楼、科研楼等主体建设,进入室内外墙装修、设备进场调试阶段。二期厂房完成基础施工,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项目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一期验收,实现首条生产线月完工,整个厂区争取年内全面投入运营。”紫京新能源科技公司工程部经理郑建程告诉记者。
作为仙游县引进的百亿省级重点项目,紫京新能源也是仙游县聚力打造绿色低碳新能源材料产业园的领军项目,非常关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10亿元,用地面积23.35公顷,其中一期建设年产3万吨三元前驱体和1万吨正极材料生产线万吨废旧锂电池梯次利用、4万吨正极材料、5万吨三元前驱体生产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340亿元,实现税收约9亿元。
一代材料决定一代产业。新型材料产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是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近年来,仙游县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动力电池、储能、氢能等新能源赛道,引进一批链主企业,积极抢占新能源材料新赛道,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
位于仙游经济开发区五里岭片区的和拓(仙游)新材料产业园,是当地另一处新材料产业重要基地。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16.54公顷,其中一期用地约5.27公顷,目前已建成3栋现代化标准厂房和一栋综合楼。根据规划,3栋厂房将分别用于金属材料回收拆解加工、废硅泥再利用生产和钢化玻璃加工制造,打造新材料多元发展基地。“春节过后,一号厂房金属材料回收拆解加工项目顺利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和拓产业园经理姚恩平说。
在半导体新材料领域,仙游县引进总投资67亿元的福硅国际半导体硅基材料生产项目,生产高端半导体单晶硅系列新产品,解决国内高纯度单晶硅基材料卡脖子问题;在氢能燃料电池新材料领域,引进总投资146亿元的氢能源产业园项目,分两期进行氢能发电机和氢能商用车、电动车、船舶、游艇、直升机等各型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及销售,并配套氢能源产业研究院、实验室等。
仙游县委书记吴文恩表示,着眼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通过引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着力开辟新材料产业新赛道,快速推进一批能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持续补链、强链、扩链,力争5年内打造千亿产业微集群,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绿色低碳新能源材料产业示范园区,抢占国内行业发展高地。
2月底,仙游木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通过抽水蓄能技术将水资源转化为高效、可再生的电能,计划安装4台单机容量35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形成设计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8.67亿千瓦时、年发电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的抽水蓄能电站,承担电力系统调峰、填谷、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木兰抽水蓄能电站、赛隆科技、海安橡胶、3C智慧产业园……仙游县正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培育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绿色经济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常住人口规模百万,经营主体全市第一,鞋服纺织、工艺美术等传统制造业发达,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化的经济等新兴起的产业蓄势待发。在仙游采访中,体验着仙游县域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脉动,记者感受颇深。当前,在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水平发展的时代洪流中,仙游的县域经济看点很多。
在记者看来,仙游的产业转型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较好地处理了旧与新、守与创的辩证关系。
作为莆田的县域经济大县,鞋服、古典家具等传统“旧”产业,是当地产业经济的基本盘,不仅贡献了大部分的GDP、财税,还承担了大部分的就业,是传统支柱产业,更是当地的民生保障产业。因此,这些身处爬坡过坎中的传统产业,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问题是,如何加强?怎么样找到传统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新引擎?
采访中,我们感受到了当地鞋服、古典家具企业主和经营者的不易,更看到了他们身上展现出了创新之光。面对行业的低迷和调整,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正逆势而上,或创新商业模式,或强化技术攻关,或追求跨界融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转型之路。
当然,仅坚守传统产业,是远远不足的。面对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浪潮,近年来,仙游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强化项目招商,大力发展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和数字经济。随着几个新兴产业大项目的先后落地,仙游的产业经济面貌为之一新,呈现蓄势待发的良好发展态势。假以时日,这些新兴产业必然会逐步成长为仙游、莆田产业经济的新增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日趋激烈,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浪潮,各地都在抢抓机遇。仙游县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突破两条腿走路,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诠释了旧与新、守与创的辩证关系,值得关注。(记者 陈盛钟 林鹏 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