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耕”新。2月21日,蓟州区下窝头镇西村的田间地头已是一派繁忙现象。耕种机轰鸣络绎,乡民们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地展开春小麦耕种作业,为全年粮食丰登打下坚实基础。
在西村连片农田中,农机手驾驭旋耕机和上肥耕种一体机,在田间来回络绎,翻地、耕种、洒水、上肥等工序趁热打铁,春耕第一天便完成了400余亩的栽培培育面积。这一功率的提高得益于机械化设备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蓟州区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经过引进高性能耕种机、农用无人机等设备,大幅度缩短了传统春耕周期,降低了人力本钱。
“年前咱们耕种了900余亩冬小麦,现在长势喜人。本年春耕咱们将耕种1700余亩春小麦,选的种类依旧是抗病性强、抗倒伏、易办理、高产的优质种类‘津强8号’,每亩地可产出1000斤左右,再加上一切的农机都是咱们合作社自己的,极大地降低了本钱,我对本年的收成十分有决心!”金鑫粮食栽培专业合作社股东姚元浩介绍说。
金鑫粮食栽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宗臣介绍:“咱们合作社合计经过天津村庄产权交易所渠道,从乡民手中承包了2800余亩土地,由6位股东经营办理,有3台旋耕机、2架农用无人机、2台斗极导航的自动化小麦耕种机,合作社内工作人员经过一致学习考试,考取了农机驾驭证和无人机执照,保证了科学栽培和管护。”
为保证春耕顺畅推进,蓟州区农业中心经过科技下乡、储藏农资、方针下沉等行动提前策划,全力打好农业出产“第一仗”。现在全区已储藏春小麦良种300万斤、玉米良种40万斤、大豆良种1万斤、水稻良种5000斤和花生良种1.4万斤,储藏化肥2万吨、农药200吨,储藏农膜70吨、各类农机具6000余台,供给足够、保证有力。
“本年,蓟州区春耕出产意向栽培培育面积达13.05万亩,包括春小麦、春玉米及水稻等作物。”区农业开展服务中心推行研究员王红霞介绍,“接下来,蓟州区将继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深化高标准农田建造,助力村庄复兴与农人增收。”
(津云新闻记者 白思婕 通讯员 么伟鹏 王雨桐 赵嘉伟)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